通讯员陈锦涛 周霆 王媛媛
近日,学校统计公布2021年度学科和科技竞赛奖励成果名单。我校学子本年度荣获省级及以上竞赛奖励共2158项,较2020年翻一番,创历史新高!
获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省级和国家奖46项,较去年增长近10倍;大学生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竞赛实现新突破,其中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奖388项,较去年增长40%,获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奖158项,较去年增长50%;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人数超过七千人,再创历史新高。
理顺工作机制,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创新教育长效运行
为加强对创新创业工作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委员会”,建立了由创新创业学院牵头,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团委、科学技术发展院以及各二级学院等多个单位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工作联动协调机制,合力效应逐步凸显。
学校将创新创业工作纳入各学院的年终考核,对完成目标的单位给予发展指标绩效奖励,将指导学生竞赛获奖纳入教师年终教学工作量和职称评审成果统计范畴,并对在创新创业中取得成效的学生在评奖评优、研究生推免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良好的激励机制有效促进了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
为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学校修订了《武汉科技大学学生学科和科技竞赛管理办法》和《武汉科技大学学科和科技竞赛奖励办法》,使我校竞赛活动组织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科和科技竞赛的热情。
深化内涵建设,拓展实施路径,筑牢创新教育坚实基础
学校提出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并构建了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1145”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即推进“一院一基地”“一专业一赛事”,建立了“校地结合、校企联合、部门融合、师生配合”的“四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支持体系,形成了以“双创”课程为基础,以讲座培训为补充,以项目训练为依托,以创业实践为载体,以科技竞赛为重点的“课程+讲座+项目+创业+竞赛”的“五位一体”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不断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业学基础》必修课、3个“创新创业学分”和3个“第二课堂学分”,增加创新创业公共选修课数量,逐步形成40门左右的创新创业课程群。
加大对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力度,构建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从而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以大学生科协为依托,以23个理论科技类社团为抓手,厚植科创基础,大力开展科普讲解大赛、大学生“科创咖啡”、专利知识讲座等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在全校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大力倡导“教师领创、师生共创、师生竞创”“一次参赛,终生受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逐步形成“一生一赛”的格局。
持续推进“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力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实行“全校科研平台开放共享”,构建了院级学科创新实践平台、校级综合创新实践平台、校级创业实践与孵化平台相辅相成的校院三层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体系。
加强项目培育,提升教育成效,推动创新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强化重点项目培育为关键点,努力提升创新教育成果的标识度。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不断发现、培育新的项目,累计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98项、省级512项、立项校级1313项。鼓励学生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学科竞赛项目相结合,形成了“用竞赛检验项目训练效果,在竞赛中产生新的研究项目”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学科和科技竞赛参赛项目竞争力不断增强。
将“挑战杯”“互联网+”赛事作为科技创新龙头赛事,组织项目调研、校外专家评审、高校交流学习、模拟答辩等活动20余场,在“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中获奖数量屡创新高。学校连续两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指定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省工作会上作先进典型发言,2021年“互联网+”大赛获国赛铜奖2项,省赛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6项。学校连续两届成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获评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校级优秀组织单位”。
2021年,获“挑战杯”大赛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总积分排名全省第三,获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报送“挑战杯”国赛作品6件,其中2件拟授三等奖,4件入围终审决赛,入围终审决赛项目数位居全省第二。积极组织参加“挑战杯”专项赛,揭榜挂帅专项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黑科技专项赛获恒星级1项、卫星级1项;红色专项赛获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